8月17日,全国卫生计生系统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中宣部、中组部、人社部、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领导出席表彰大会,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主任,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健康促进专业分会主任委员周琳荣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据了解,此次评选活动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组织。经过逐级推荐、层层遴选,来自全国的19名"白求恩奖章"获得者、251个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698名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和58名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劳动模范受到表彰。
8月17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北京召开全国卫生计生系统表彰大会 ,表彰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及"白求恩奖章"获得者。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卫生和健康事业、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强总理关于"推进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关系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批示并讲话。
她表示,卫生计生系统干部职工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不忘初心,不负重托,敬业奉献,守护健康,努力打造成符合健康中国需要、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卫生计生队伍,为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实现新跨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周琳,女,中共党员,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主任兼书记,主任医师(专业技术岗二级),暨南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客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健康促进专业分会主任委员。获得全国卫生计生先进工作者表彰后,周琳同志认为荣誉更多的是承载了广东省各级结防机构的共同努力,广大结防工作者撸起袖子,鼓足干劲,为"健康广东"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强基层,稳步推进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建设层,稳步推进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建设
广东省各级政府稳步推进各级结防机构的体系建设,在过去的五年,广东省共投入结防专项资金7.724亿元,其中省财政专项经费在省卫生计生委的高度重视下,近三年投入明显加大,从2014年的800万增加到2017年的1700万,三年来增幅超过一倍。通过国家及省级、盖茨基金和全球基金等项目的实施,一批新设备和新技术得到普及和推广,基层的力量得到加强。广东省优化了区域性的资源配置,构建并逐步完善了"慢性病防治机构、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具有广东特色的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今年继续保持了高发现率和高治愈率水平。在十二五期间广东省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一直保持在100%;发现并登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30.8万例,完成《国家规划》目标的102.8%。
为推进广东省结核病防控工作跨越式发展,探索具有广东特色的防治模式和总结应用我省防治经验,借力国家卫计委疾控局开展结核病分级诊疗和综合防治服务模式试点项目申报契机,结合广东省东西北不同地域经济情况及不同地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模式,有针对性的选取深圳、佛山、韶关、江门等四个地市开展结核病分级诊疗和综合防治服务模式试点项目,试点地区的防治工作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对探索和推进广东省结核病防控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抓技术,整体提升广东省结核病防控服务能力和水平
广东省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想方设法提升广东省防治队伍的人力队伍建设,搭建多种学术交流和岗位练兵的平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方法加强防治骨干的培训,依托各种竞赛载体促进防治诊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如由委疾控处组织的广东省慢病防治骨干培训,在广东省系统内公开选拔精英骨干,历经近一年的强化培训来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再者,如以全国结核病临床技能竞赛为契机,开展广东省技能培训暨选拔大赛。这些都将大幅提升广大结核病临床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有力促进广东省结核病诊疗水平提升和专业队伍建设。
三、求创新,积极搭建广东省"互联网+重大传染病(结核病)"信息服务平台
在当前"大健康、大数据、大融合、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利用医学信息化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为解决不同地区结核病诊疗水平地域化差别的现象,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老大难问题,加强结核病防治的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在广东省卫生计生委,经信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推进了全省"互联网+重大传染病(结核病)"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在全球率先利用互联网融合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电子身份ID、GPS/GIS定位技术等网络信息技术手段,以公共卫生安全为目标,加强传染病新诊断技术等建设,加大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跨区域信息互联互通,实现结核病患者全流程信息化管理,为开展粤港澳大湾区结核病防治疫情评估、结核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夯实基础,力争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公共卫生合作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四、谋发展,积极打造广东省结核病科技联盟及科技成果转化
结核病防治目前全世界都面临新诊断技术、新药物、新疫苗研发的难题,为此,中心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山大学,华大基因研究院、北京胸科医院、暨南大学、广州迪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及生物医药企业联合成立全国结核病科学研究的产业联盟,全面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多学科交叉研究共同体,搭建"基础研究-临床防控-成果转化"一体化平台。形成学科交叉、资源共享、合力攻关、面向需求、重点突破的有机整体,真正实现了结核病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无缝连接,可成功实现快速转化。目前我们的研究团队已研发出世界上第一张结核病的蛋白芯片,为新诊断技术、新药物及新疫苗等产品的问世、为研究成果的转化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一科技成果使广东省结核病基础研究跃升国际前列。
同时,中心还通过国家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中盖项目、973、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建立了中国结核病系统生物医学资源数据库,拥有对应的实物资源库,具备强大的数据展示和分析功能。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结核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了重要的强有力支撑。
五、见实效,健康促进工作屡获殊荣
只治不防,越治越忙;做好预防,首靠宣传。数年来,广东省各级政府及结核病防治机构高度重视结核病防治的健康促进工作。2009年,全国结核病形象大使彭丽媛教授参加广东省"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活动,自此掀起了广东结核病健康宣传和健康促进的高潮。广东省广播电视、新闻网站、学院校区、街道社区等随处可见,结核病防控传统宣传与新媒体宣传交汇贯通,相得益彰。
为更好地做好广东的结核病防控工作,2016年、2017年,广东省还邀请了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全国健康宣传大使康辉和白岩松等知名人士前来广东省参加结核病防治知识现场传播活动,现身说法宣讲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利用名人效应提高公众对结核病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广东省对结核病防治的宣传力度。著名医学专家钟南山院士也高度关注并积极参加广东省结核核防治宣传治动,呼吁加大对肺结核病防治的公益性投入和宣传。由于广东省高度重视结核病防治宣传工作,近几年来,广东省结核病防治宣传工作更加深入人心,影响更加广泛,广东省志愿者行动更是连续四年荣获"全国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行动优秀组织奖"。
"终止结核病"不只是一个口号,更是广东省、乃至全国坚守在结核病防控一线的每位工作人员的奋斗目标。每位工作人员的每一滴贡献,每一点努力,甚至是向前的每一小步,都让我们坚信,实现"消灭结核病"这个理想将不会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