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各地快讯
"终结结核行动"在乡村——与"痨病"较量28年的乡村医生魏小平
2020/2/26 16:36:44    新闻来源:重庆市南川区结核病防治所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寄语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的行业精神,也是他——一位扎根于基层默默奉献的结防乡村医生一直守护的初心,牢牢践行的使命!他的名字叫魏小平。
    2019年6月10日一大早,56岁的魏小平就挎上药箱,骑着他的飞鹰牌摩托驶上了蜿蜒的乡村小道,去督导三合村1社的一位村民服药。
    结核病督导要遵从"送药到手,看服到口,记录再走"的原则。每一个病人家里的督导,最基本的要进行11次,时间跨度最少半年,最长达两年。他干这工作,已经是第28个年头了。
    2018年,作为一名乡村防疫医生,他去武汉参加了中国防痨协会首届全国"最美防痨人"颁奖活动 ,这份荣誉这让他倍感自豪。
    "防痨人"的尴尬  有人扬言再上门就打
    结核病又被称为"痨病",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每年全球有100多万人死于结核病,结核病成为全球头号传染病杀手。
    去年,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都提出了"终结结核行动"。头发已经花白的魏小平是南川区石墙镇卫生院防疫医生, 1983年起就在乡村卫生院工作,1992年开始参与结核病防治工作。
    "我这病如果没得到救治,早就没命了,魏医生就是我的救命恩人哪!" 李常新是魏小平督导治疗的第一批肺结核病人,他在说起魏小平给他治病时的情景时还记忆犹新。为了感激魏小平的救治,李常新现在还经常把自家种的嫩玉米、小菜等送给他尝新。
    俗话说,病不忌医。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如李常新一样配合治疗。
    "农村居民对结核病防治知识普遍匮乏,大部分老百姓对结核病像'瘟神'一样躲着,歧视结核病患者,对防疫医生也有成见,给结防工作带来极大障碍。"魏小平说,个别结核病人对其危害不重视,或者因为症状消失、药物的胃肠道反应等原因停药,因此导致治疗不彻底和复发的病例时有发生,居家治疗成为结核病患者治疗的重点和难点。
    在2013年的筛查中,三合村1组村民陈志洪和陈铭父子都查出患有结核病。但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特别困难,尽管魏小平多次上门宣传动员仍然不配合,他们打算放弃治疗。
魏小平并没有轻易地放弃,而是不断地上门做思想工作,为其讲解结核病国家免费治疗政策,在最多的时候,一天去他家动员三四次。
    由于频繁上门,也让病人及邻居很抵触,他们说,这样治不好的病就不要治了,老是到人家中去,传出去说村里人有这个病,对村里的影响不好。
    最后甚至有村民扬言,如果魏小平继续频繁地到村里来,就要"修理"他。
    魏小平不信邪,还是动员患者积极地配合治疗。
    在治疗期间,魏小平几乎每天都亲自上门探视,督导父子俩按时吃药,努力提高服药依从性。
    直到两名患者治愈后,魏小平才真正松了口气。同事和领导们发现,在这期间魏小平明显黑了,瘦了。时常往病人家中跑,有时连着几个星期不回家,他妻子电话都打到单位,询问他的行踪。
    同事眼中的他,就是敬业的标杆。时间久了,同事们称他是"四不怕",即不怕嫌、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被传染。
作为一名兼职的防疫医生,魏小平坚持做到防与治同步,有效地控制结核病传播。
    在"防"上,他一年四季走村串户进行面对面地宣教。每年春节,接种疫苗的时候,赶场天都是宣传的最佳时机。他认真负责地为辖区内每个新生儿接种疫苗。
    在"治"上,他负责发现、隔离并及时转诊结核病患者。他的战术就是挨家挨户排查,如果发现了疑似肺结核病人,他马上动员病人到区结防所检查。如果遇到经济困难的病人,他还慷慨解囊为病人出车费。
    "摩托侠"的担当  死缠烂打求着给治病
    在农村,结核病往往造成灾难性的家庭支出,导致贫困和健康不良的恶性循环。而耐多药结核病的传播更增加了防治的紧迫性。
    简单来说,就是一旦确诊是结核病,就要尽最大努力一次性治愈。如果治疗失败,就会形成耐多药结核病,病人再次治愈的机会就会少一半。并且这样的病人如果传染其他人,就升级为耐多药结核病,常规治疗结核病的方法和药物很难见效。于是在魏小平这里,便形成了"死缠烂打"的治疗方式,即不治疗好,就不罢休。
    石墙镇人口9754人,是典型的农业乡镇,辖区内的4个自然村都处于山区,山高坡陡。
    长年的走村入户,该镇的每户的健康情况,魏小平基本上了如指掌,因为,他对待病人像待自己家人、亲人一样呵护照顾。
    为了进村入户方便,1994年,魏小平在每月的工资仅为120多元的情况下,自己掏钱购买了一辆嘉陵摩托车。修修补补,那辆嘉陵摩托车无法骑了,2006年,魏小平又自掏腰包买了一辆飞鹰摩托车。从此,魏小平就像"摩托侠"一样,奔走在乡村的田间地头。
    有一次魏小平骑着摩托车前去村民家,途中突然下起瓢泼大雨,乡村道路充满泥泞,在一个下坡处,摩托车冲出路面摔下了1米多高的土坡,魏小平的腿和胳膊都摔出了一个口子。但他没有选择返回,为了病人,他忍着伤痛,来到病人家中,完成了督导。
    回到医院,同事们看到他沾满泥浆的衣裤,浸着血丝的伤口,都非常惊讶,纷纷前来问候。魏小平拖着扎着绷带的伤腿则显得非常平静。
    出了这次事故,领导对他说,你的年龄也大了,再也经不起折腾了,就另外换一个人来从事防疫工作吧。
    但魏小平没有答应,他说,自己对这块工作比较熟悉,自己会尽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好。
    除了摔伤,被狗咬,蛇咬,这样的"惊险"魏小平都经历过。但魏小平说,自己受的苦和累比起结核病人的病痛来,真不算什么。完成一次督导,对病人来说就是多一分治愈的希望。
    魏小平的10本工作日记,密密麻麻记录着他的工作历程。经他亲自发现和转诊的疑似肺结核患者达630人次。通过他管理的病人完成规范治疗达98%以上。
    他先后荣获单位先进工作者、区卫生先进个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先进个人、结核病防治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14次。
    近年来,农村人口流动加大,给防治工作带来困难。面对新变化,魏小平也"与时俱进",利用手机、微信和QQ联系患者及家属,在少走许多"冤枉路"同时,掌握情况也更及时准确。
    魏小平的工作是有成效的。目前,石墙镇老百姓的结核病知晓率达89%。全镇的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已从1993年的139 /10万下降到现在的62/10万。
    "一家人"的关爱   愿望是村民远离"痨病"
    健康中国战略指出"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坚持预防为主,是助力健康中国战略重庆实践的基础。为提高当地老百姓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魏小平利用休息日下到村社开展结核病防治宣传,一年四季风里来雨里去,他随身携带了一个挎包,挎包里装的都是被他视为珍宝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材料。
    他走村串户进行面对面地宣教,遇到农忙时,甚至还深入田间地头,把宣传资料亲自送到村民手中。
    近三十年来,全镇受到结核病健康教育宣传的人数达到10000千余人次,通过他的宣传,当地更多老百姓知道了什么是结核病,结核病有哪些症状,得了结核病应该怎么办。
    结核病防治需从娃娃抓起。魏小平总是亲手为辖区内每个新生儿细心地接种卡介苗,给他们种上免疫"防护盾"
为尽早发现、隔离并及时转诊结核病患者。他经常利用休息日骑着摩托车下乡串户,给患者及家人做健康教育工作。如果遇到经济困难的病人,他及时慷慨解囊为病人出车费。
    一次,魏小平骑着摩托车下乡排查的时候,听村民说空巢老人刘大爷好像生病了,经常咳嗽,最近好几天都没有见到身影。他听说后立即赶往病人家中,看到病人已经卧病在床,面容消瘦,不停地咳嗽,时不时痰中带有血丝。
    凭着专业经验,他判断该老人患肺结核的可能性极大。事不宜迟,他在当地找了一辆车,亲自把老人送到区结防所检查,经结防所检查确诊为肺结核,经过半年的规范治疗,老人康复了。
    "他没把我当成病人,而是当亲人一样照顾。"刘大爷说。他的家距离卫生院约有四公里,魏小平每次都要亲自到他家中监督服药。
    刘大爷的儿女在外地打工,在督导服药的同时,魏小平总会和他聊聊家常。平时要注意什么,哪些要多吃,哪些少吃,他都会一一提醒。
    日子久了,两人关系越来越亲密,魏小平对刘大爷的好,刘大爷的儿女们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他非常感激。
    魏小平说,虽然任何人都可以感染结核病,但结核病有"欺弱"的特征,该病主要发生在生活贫困的人群。老年人、妇女和儿童,营养不良,住房和卫生条件差等因素都可以增加罹患结核病的风险。
    "细节也决定治疗的成败!"魏小平说,除了对病人出院后进行居家治疗的督导,监督服药,还要检查病人家里的通风情况,病人家属的健康状况,督促其讲卫生等细节。
    在魏小平几十年的行医生涯中,虽然工作岗位有变化,职务升降,但为病患服务的心始终没变。1992年在双溪卫生院当院长时,他就开始从事农村防疫工作,之后调到石墙镇卫生院,一直奋战在结核病防治战线上。
    2004年,由于工作出色,他被调往神童镇卫生院任院长。魏小平调走了,他的一些病人就去卫生院询问他去哪了?有的病人直接给魏小平打电话,希望他能继续给他们治病。患者对医生的感激和依赖之情,此时更让人动容,医患之情显得更加融洽。
    在魏小平的心里,始终牵挂着原来的结防工作,牵挂着他的病人。
    "我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亲眼目睹了农村缺医少药,村民饱受结核病折磨的痛苦。到神童镇工作,职务提拔了,工作轻松许多,但每次有我负责治疗的结核病人给我打电话,我就放心不下。"魏小平说。
经过申请,9个月之后,魏小平又回到石墙镇工作,又回到了他的病人身边。
"人都是有感情的,农村较穷,得不起病,何况是治疗费用在几千上万元的结核病。在我心里,村民,尤其是病人就像我的亲人。"魏小平说。
    因为这份多年的忙碌和执着,魏小平赢得了村民和患者的喜爱和尊重,都拿着他当亲人。出诊的路上,几乎每个看到他的村民,都会热情地跟他打招呼。
    在"终结结核行动"中,魏小平就像冲锋在第一线的战士,虽然一路不平凡,但他从容面对,云淡风轻。这样的态度来自他的初心,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这样的坚守兑现着他的使命,用仁与敬畏对待生命之义,以爱与继承传递防痨之情,以信与执着守护结防之魂。路漫漫其修远兮,28年的日以继夜,魏小平用一路辛劳服务村民、用一技之长防治结核、用一腔热血护佑健康!用无"核"梦汇聚"中国梦"!
 

地址:北京东四西大街42号 电话:010-64937852 传真:010--65257509
中国防痨协会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cata_1933@126.com
京ICP备0902100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280号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