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结核较为罕见,仅占骨关节结核的0.1%至3.4%,临床特异性不高,容易与各种急慢性疾病相混淆,造成其早期诊断困难,如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容易造成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等后遗症。基于此,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及北京骨关节结核诊疗中心的研究人员合作探讨了三角形外固定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踝关节结核的临床疗效,其相关成果发表于《中国防痨杂志》2016年第38卷第4期。
研究以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委托人所在医院骨科收治的43例晚期踩关节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了采用三角形外固定踝关节融合术对其治疗的临床资料、术前处理、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术后处理、骨性融合率及手术要点。其中患者中男25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44.1±13.2)岁;病程2.5-32个月,平均为(7.7±4.1)个月;左踝关节结核19例,右踝关节结核24例;累及距舟关节17例,累及跟距关节10例,同时累及距舟关节和跟距关节8例。研究于术前进行了个体化抗结核治疗、结核杆菌检测及抗感染治疗等,并将抗结核药物治疗3周以上、体温正常、结核中毒症状减轻、血红细胞沉降率处于下降趋势或正常、血红蛋白>100g/L、血白蛋白>30g/L、伴发疾病得到控制及窦道继发感染治愈定位可以实施手术的标准。此外,术后患者站立、行走时的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价。
结果显示,手术时间为85-180 min,平均为(105.7±31.1)min,术中出血量为20-90 ml,平均为(56.2±13.3)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6%(5/43),其中2例术后出现伤口积液,2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于术后6周出现外固定针眼周围皮肤感染,均采取了对应地处理措施;术后随访9至36个月,平均为(15.6±4.7)个月,所有患者结核感染均治愈,末次随访时未发现结核病复发迹象;41例获得骨性融合,融合时间为3-9个月,平均为(4.3±2.9)个月,2例为纤维性粘连,融合率为95.3%;41例骨性融合患者的VAS评分为0-3分,2例纤维性粘连患者的VAS评分为2-4分,患者耐受良好,均未予特殊处理。
综上所述,对于踝关节结核这种慢性感染性疾病(尤其是严重或晚期),而且常伴骨质缺损和周围软组织广泛受累、窦道形成或大面积皮肤缺损,三角形外固定踝关节融合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手术方法。
来源:三角形外固定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踝关节结核43例临床分析
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flzz201604010
NSTL重大传染病防治重点领域信息门户/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 李阳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