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7日上午,由中国防痨协会主办,结核病与糖尿病专业分会承办的第二届结核病与糖尿病论坛在厦门市顺利举办,100余位专业分会的领导和专家出席论坛。
结核病与糖尿病专业分会主任委员、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肺病二科主任邓国防主持论坛并致辞,中国是结核病(TB)与糖尿病(DM)的双重高负担国家,结核病与糖尿病共病使其成为全球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希冀通过分会平台,凝聚结核病与糖尿病领域专家们的力量,在科学标准制定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不断进展,切实做好结核病与糖尿病共病管理,助力2035年终结结核流行目标实现。
邓国防主任致辞
首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周智广教授作了《糖尿病分型诊断中国专家共识解读》报告,通过回顾糖尿病的分型诊断历程,引入中国2022年糖尿病分型诊断专家共识,同时还详细介绍了糖尿病的六大分型、糖尿病分型诊断流程和单基因糖尿病的筛查流程。
周智广教授专题报告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杨立勇教授解读了《ADA指南2023年更新要点》,着重介绍了糖尿病的分类和诊断、血糖控制目标、糖尿病的药物治疗、肥胖和体重管理、心血管疾病及风险管理、综合医学评估与合并症评估六方面的内容。强调体重管理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更新了高血压的定义并完善了对NAFLD/NASH(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患者的管理建议。
杨立勇教授专题报告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邓国防主任作了《糖尿病合并结核潜伏感染的研究进展》报告,围绕糖尿病合并结核潜伏感染(DM-LTBI)的流行病学、相互影响、诊断和治疗四个方面展开,并提出在DM-LTBI中开展预防性治疗的前瞻性研究的可行性,介绍了该研究方案的初步设想,邀请分会成员各家机构的研究参与,以期探索其有效性和科学性。
邓国防主任专题报告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结核三科主任范琳作了《糖尿病与结核病的临床免疫学相关性研究》报告,她从数据出发阐明糖尿病导致结核病加重的免疫机制,指出糖尿病可以全方位地改变结核病患者或结核感染者的免疫表达,需要关注结核病的免疫诊断效能在糖尿病患者中可能会受到影响,基因转录组学研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范琳主任专题报告
广西胸科医院副院长刘爱梅作了《结核病合并糖尿病病理特点》报告,从结核病合并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治疗反应四个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结核病合并糖尿病的病理特点,为临床医生在处理相关问题时提供了有效参考。
刘爱梅副院长专题报告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罗说明作了《TIR:国内外指南推荐的血糖评估新指标》报告,他指出临床常用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糖尿病管理的金标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血糖在正常范围时间(Time in reference,TIR)作为10个核心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指标之一,在影响日常生活的因素中的重要性不低于HbA1c。TIR作为评估短期血糖控制的参数,与HbA1c、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改善TIR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罗说明专题报告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谢建平教授团队的甄俊峰博士做了《糖尿病合并结核病异常信号转导与新诊疗措施研发》报告,他从基础研究的角度,提出糖尿病合并结核病发生过程中代谢异质性显著,代谢标志物有可能成为糖尿病合并结核病诊疗转归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甄俊峰博士专题报告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张培泽教授作了《2022 年结核病与糖尿病研究进展报告》,她介绍了2022年全球结核病合并糖尿病的研究进展,指出结核病糖尿病双向筛查仍是国内外推荐的终止结核病重要手段,信号通路及基因组学研究可能发现新型标志物用于TB-DM患者的发病及疗效判断,新型抗糖尿病药物在TB-DM患者中的应用仍需进一步探索等内容,并以此为切入点,介绍了其团队目前正在开展的一项多中心队列研究,邀请有意向的单位加入研究。
张培泽教授专题报告
最后,邓国防主任在论坛总结中指出,为期半天的学术交流,内容丰富,各位专家的报告精彩纷呈,实用性和指导性强,紧紧围绕结核病与糖尿病共病的基础与临床,深入浅出地向各位同仁传授了新认识和新进展,开创了以多学科融合模式共同攻克结核病的新途径。未来专业分会将进一步加强多学科融合,加大相关临床与基础研究,为结核病与糖尿病共病控制贡献专业分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