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化疗仍是控制结核的首选有效治疗方法,但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对人体的最大危害之一为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是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功能检测异常,是抗结核治疗的常见问题。基于此,来自承德市第三医院、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以及承德市中心医院的4位研究人员合作分析了肺结核初治患者化疗期间使用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的危险因素及其干预措施,其相关成果发表于《临床肺科杂志》2016年第21卷第11期。
研究回顾性分析初治肺结核病历资料592例(男性445例,女性147例),其中痰涂阳患者290例,痰涂阴患者302例;乙肝感染者112例,未感染者480例;使用护肝药物433例,未使用者159例;使用免疫药物346例,未使用者246例。所有病例治疗前均检查ALT、AST等肝功能项目,且均正常。初治痰涂阳患者采用强化期2HRZE方案,巩固期4HR方案;初治痰涂阴患者采用2HRZ/4HR方案,且所有患者用药后1个月每周查肝功能1次,2个月后每2周查肝功能1次,以后每个月查肝功能1次。此外,研究采用单因素χ2检验(P<0.05)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计算各因素的OR值及OR值的95%可信区间,进而筛选出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果显示,592例患者中发生肝损害者84例,发生率为14.19%,其中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男性、老年、嗜酒、营养不良、HBV 感染、未使用护肝和免疫药物这7项因素与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发生在统计学层面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为明确肝损害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避免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进一步开展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OR=0.166,95%,可信区间为0.062-0.442)、年龄(OR=2.20995%,可信区间为1.468-3.326)、饮酒史(OR=2.16595%,可信区间为1.338-3.503)、营养状况(OR=2.55595%,可信区间为1.399-4.665)、HBV感染者(OR=3.1395%,可信区间为1.61-6.085)、是否使用护肝药物(OR=6.34995%,可信区间为3.562-11.319)以及免疫药物(OR=3.61495%,可信区间为1.986-6.576)是引起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男性、老年、营养不良、嗜酒、HBV感染以及未使用护肝和免疫药物者在抗结核治疗中极易出现肝损害,因而在抗结核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要重点关注此类人群,及早应用护肝和免疫药物,以防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
来源: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lcfkzz201611047.aspx
NSTL重大传染病防治重点领域信息门户/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 李阳编译